close

慢慢在這裡生活會遇到很多BBC「華僑」(沒有把印巴人、中東人算進去喔!),一開始我還搞不大清楚,看到東方面孔就以為是台灣人、要麼就是香港人或中國人(是的!非常好笑的世界觀),但其實,所謂的BBC其實根本已經混合各種各類的所謂「亞洲面孔」像是越南、泰國、菲律賓、澳門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內蒙古等歸屬在東南、東北等東西南北的亞洲混血。(很少遇到韓國、日本人很奇怪)記得剛到這裡還想說這些人都是從哪裡來的,怎麼英文可以說得這麼好,殊不知雖然是亞洲面孔,可都是當地出生長大的,基本上就是個大香蕉!

另外一類,就是「其配偶們」,舉例來說,我男友是香港移民的第二代,而他的媽媽是二十來歲從中國廣東嫁過來的,所以英文不大靈光但是講廣東話,而我男友一起長大的一個哥們也是香港移民,但是他的女友是越南華僑,是這邊出生長大,另外,我經理的老公是馬來西亞移民,台灣老婆嫁給他,一般來說,文化接近的外國移民會因為居住在鄰近的地方會彼此相熟互相照應,或者一起上華人教會(透過信仰,也算是一種社區的群聚),因此自然而然年輕一代會彼此認識,長大之後,年輕人會一個個到鄰近較大的城市上大學例如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上學,也就認識了曼城的華人圈,彼此牽線認識更多的朋友,久而久之,只要是華人面孔,多多少少都會認識朋友的朋友,出去玩或party的時候遇到,而男女之間,自然而然就有所謂誰誰誰是誰的前男友、誰誰誰是前女友、誰誰誰是現任等等的複雜關係。(這段還有後話,劇情蠻曲折)

對於BBC之間的友誼,蠻神奇的是他們還是跟東方面孔的玩在一起,跟英國人可以聊也可以是朋友,但是真正玩在一起的,還是同文化同背景的,可他們的英文根本就是老外啦!害我每次都聽得很辛苦,而且看著他們的臉我還要調適心裡衝擊,明明一副路邊的死宅男樣毫不起眼或是小眼睛滿臉荳荳的眼鏡女,一出口就是濃濃的英國腔而且講得快得要死,剛開始時我都很想拿出兩個大鍋蓋夾他們的頭,夾的他們眼冒金星,再也講不出我聽不懂的外星話。

而且他們個個之間似乎父母都希望不要交白皮膚外國人當男女朋友,會導致無法帶回家跟父母交待,似乎跟外國人交往是一件蠻丟臉的事情,更神奇的是,對英國人的普遍印象不大好,認為他們很工作態度懶散,沒有大家庭的觀念,而且不懂得尊重他人,更無法理解中國文化之美,要是找外國人當媳婦、女婿會在小區之間抬不起頭,實在是很奇妙。

說到度假,因為這邊每年有至少4周的pay holiday可以拿,所以年年都期盼著要回去亞洲玩,一方面是英國的生活很無聊,另一方面是很多BBC其實還是很喜歡亞洲的東西,像是漫畫、電玩、遊戲、鋼彈模型、扭蛋、新式手機(套)、愛去KTV唱歌,彈珠汽水、亞洲的甜品、新式的相機配件、卡通周邊小玩物等等英國沒有的但是在亞洲風靡的,基本上他們都很喜歡,造成他們年年放假都要回一趟亞洲或是去歐洲玩!很顯然,他們很喜歡回去!

工作的部份,一開始在這邊的早期移民大部分都是做Takeway外賣店,好一點的就開餐館做廚房,越南人大部份做指甲沙龍,菲律賓人都當壽司師傅或者廚師,泰國人開按摩店,現在的第2代因為在這邊出生長大就投入各行各業,比起早期來說輕鬆很多。

最後,不知為何很少中國人,還是有但是不多,大部分是來這邊唸書,唸了超過10年之後留下來變成居民,而且大部分都很有錢,畢竟要供一個人在國外念十年的書,想想那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十年整整算下來有多麼驚人,大多是留學生,念個幾年書就回去了,所以來來去去的學生很多。

現在每週都會跟男友還有他哥們的女朋友相處,漸漸瞭解更多他們的生活,發現其實跟台灣一樣,上班下班,只是這邊餐廳很貴,出去吃個晚餐都要20磅起跳,所以來家裡煮東西,聚餐看電影就是每週末的生活!這邊不補習的,沒有人在補什麼英文、學第二專長等等,放假就是放假,跟朋友一起打屁喝酒聊天吃飯,到親戚家走動也沒有必要因為沒有親戚,逛街買東西8點打烊,假日更早打烊,所以生活很單純...也很無聊...所以我才打了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 的頭像
    Sue

    蘇蘇林的英國時尚彩妝管理筆記

    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